离婚一周年:在废墟上种花的教师手记
一、黑板上的公式与人生的无解方程
去年今日签完离婚协议,我穿着那件沾着粉笔灰的藏青色西装直接回了学校。下午第二节课讲二元一次方程时,突然发现板书上的"解集"二字写得特别用力,粉笔断成三截。十六岁的学生们不会知道,他们总追着问"老师这题有没有标准答案"的数学老师,此刻正盯着自己左手无名指那道晒痕发呆。
教导主任老周在办公室递来一杯陈皮茶:"初三(4)班那几个捣蛋鬼最近规矩多了。"他故意不提我连着一周把教案写成前妻名字的糗事。教师这个职业最残酷的温柔,就是永远有人逼着你保持"人设"——无论你的人生是否正在分崩离析。
二、晚自习的灯光与凌晨的安眠药
在批改作业的夜里,渐渐养成了用红笔圈出"家庭""幸福"这类词语的条件反射。有个作文写得极好的女生写道:"我爸妈的离婚像本撕碎的字典",我在评语栏停留了四十分钟,最终画了个小小的太阳。教师休息室的微波炉转着速冻饺子时,突然明白为什么总叮嘱学生"解题步骤要完整"——因为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从跳过"悲伤"步骤直接"坚强"开始的。
教师公寓的阳台上,前年教师节学生送的多肉植物意外爆盆。这些沉默的小生命比人类更懂如何用断裂的叶片繁殖新生,就像班里那个父母离异的体育特长生,最近主动请缨当了数学课代表。
三、期中考试卷里的生命题
春天期中考试的压轴题,我偷偷加了道开放题:"请列举三个证明'变化不等于灾难'的生活实例"。收卷时发现有个孩子在答题区画了幅简笔画:破茧的蝴蝶、发芽的枯枝,第三个框里写着"我们数学老师今天没拄拐杖来上课了"(三月摔骨折的左脚终于痊愈)。
教师大会上校长说"要成为学生的榜样",但没人教过我们如何示范"失败后重建"这项更重要的技能。直到看见学生作文里写:"老师改作业时的眼泪滴在纸上,晕开的墨迹像朵花",才突然理解教育的真谛——不是展示完美,而是见证真实。
四、毕业典礼上的未署名贺卡
昨天收拾初三毕业生的告别礼物,发现一本《几何原本》里夹着匿名卡片:"谢谢您那天没拆穿我在哭,其实我看见您也在擦眼镜。父母离婚后,您是第一个让我觉得破碎不可耻的大人。"
此刻黄昏的光线斜照在办公桌的相框上,新换的班级合照旁边,那个空着的相框位置不再刺眼。离婚周年前夜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,在封底写上评语:"人生很多问题的答案,往往不在背面,而在下一页。"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