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年记】离婚一年后,我的课堂与人生都换了教室

2025年09月11日

站在讲台边批改作业时,突然发现红笔没水了。用力甩了甩,在本子上划出几道断续的红色虚线——像极了去年今天在民政局签字时,钢笔漏墨染花的离婚协议书。原来有些印记,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闪现。

一、黑板擦与橡皮擦

这一年最深刻的领悟,是发现人生的修正工具根本不够用

开学第一周,我在黑板上写错三角函数公式,下意识用沾满粉笔灰的黑板擦猛擦。坐在第一排的女生突然举手:"老师,您擦得太用力了,粉尘会引发哮喘。"她的声音很轻,却让我想起前妻最后一次收拾行李时,行李箱轮子碾过实木地板的那道划痕。

后来我学会了把粉笔横过来写,这样既能看清字迹又容易擦拭。有些改变看似是技术调整,实则是与世界和解的方式。就像离婚后我开始在办公室养多肉,那些饱满的叶片提醒我:停止消耗性关系,才能进行光合作用。

二、错题本里的情感教育

教师休息室的微波炉转着时,总能听见"叮"的一声。而我的2023年没有这种明确的完成音。

期中考试后,我要求学生们整理错题本。有个男生交上来一本堪称艺术品的笔记:每道错题旁边都贴着便利贴,写着"当时为什么会选错"。翻到最后一页,他画了个进度条,标注"本月情绪失控次数:3次(比上月减少2次)"。

这让我想起自己凌晨三点修改教案的夜晚,突然发现文档里还存着"带xx去迪士尼"的待办事项。删除键按下去的那一刻,终于承认婚姻和错题本是相似的——重点不是遮掩错误,而是理解错误的发生机制

三、教室里的时差

毕业班自习课的黄昏,阳光会把课桌分割成明暗两个象限。

去年此时我正坐在搬家公司的货车副驾驶,后视镜里不断缩小的小区喷泉,像被擦除的板书。现在看着学生们在光晕里演算习题,突然意识到:每个人都在经历不同时区的成长。那个总在作文里写父母吵架的课代表,昨天悄悄告诉我她妈妈开始学插花了;而我自己,终于能在批改到"家庭"主题的作文时,不刻意跳过评语栏。

下周要讲《孔雀东南飞》,备课笔记上我写道:"讨论婚姻悲剧时,要引导学生区分'封建礼教压迫'与'现代亲密关系困境'的差异。"红笔在这里顿了一下,画了个小小的星标——这是独属于教师的坦诚,我们总得先拆解自己的伤口,才能教会学生缝合的方法。

四、未寄出的教学反思

放学时值周生来交检查表,指着"今日不足"那栏问我:"老师,这个能空着吗?"

我想起离婚判决书生效那天,在超市买调味料时发现,从前总挑小瓶装的我,居然拿了家庭实惠装。那一刻突然笑出来——原来习惯比法律程序更难解除。就像现在,我依然会下意识把离婚说成"调职",把单人公寓说成"新校区"。

朋友圈最终没有发出去。但在教案本扉页,我抄下了里尔克的诗:"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,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。"
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