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婚女性为何还想找个男朋友?
最近,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,她35岁,结婚十年,孩子上小学,丈夫事业稳定,家庭经济状况良好。在外人看来,她是“人生赢家”的典型代表。可坐在我对面时,她眼眶泛红,声音低沉地说:“老师,我最近……想找个男朋友。”
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湖面。我看着她,没有急于评判,而是轻声问:“你想要的是爱情,还是被看见的感觉?”
她愣了一下,随即苦笑:“我不知道。我只是觉得,和他(丈夫)之间,早就没了温度。我们像合租的室友,每天说不到三句话。他忙工作,我管孩子,连一起吃饭都成了任务。我发个朋友圈,他从来不点赞,更别说关心我今天累不累、心情好不好。”
我点点头。这不是个例。在多年的咨询经验中,我发现越来越多已婚女性内心涌动着类似的情绪——不是不爱婚姻,而是婚姻早已失去了滋养灵魂的能力。
她们渴望的,未必是真正的婚外情,而是一种久违的“被看见”。一个能听懂她沉默的人,一个会在她皱眉时主动问“你怎么了”的人,一个记得她喜欢什么花、讨厌什么味道的人。这些细节,在婚姻里被日常琐碎磨平了棱角,却在幻想中的“男朋友”身上被无限放大。
很多女性误以为,想找男朋友是因为婚姻不幸。但真相往往是:婚姻并不“坏”,只是“不够好”。它提供了安全、责任和稳定,却没能满足情感联结、精神共鸣和情绪回应的需求。心理学上称之为“情感饥饿”——身体吃饱了,心却还在挨饿。
我曾问那位来访者:“如果现在有个完美的‘男朋友’出现,你会离开婚姻吗?”她摇头:“不会。我舍不得孩子,也清楚婚外关系的风险。但我就是……想被人惦记着,想有人因为我开心而开心,因为我难过而心疼。”
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案例。一位妻子在丈夫出差期间,和老同学频繁聊天,渐渐产生依赖。她没越界,但内心挣扎。后来她告诉我:“我不是爱他,我只是在他身上找回了自己。他记得我大学时的梦想,而我老公只记得房贷还剩多少期。”
你看,问题从来不在“第三者”,而在婚姻中那个逐渐失语的“自我”。当一个女人在家庭中长期扮演母亲、妻子、儿媳的角色,她的个体价值就被稀释了。她需要一段关系来确认:我还活着,我还值得被爱,我的感受很重要。
但这是否意味着必须找男朋友来填补?当然不是。
真正有效的出路,是重建婚姻中的情感通道。我建议她尝试“微小连接”:每天留出15分钟,和丈夫聊聊工作之外的事;每周安排一次只有两人的晚餐,不谈孩子,不谈家务;学会表达需求,而不是用冷战或抱怨代替沟通。
同时,她也需要重新连接自己。培养一项爱好,发展社交圈,找回婚前那个鲜活的自己。当内在丰盈了,对外界的依赖就会自然减弱。
几个月后她再来见我,眼神明亮了许多。她说,她开始学油画,丈夫虽然不懂,但会问她画了什么。他们甚至一起去看了展览。那种久违的互动,让她意识到:原来温暖一直都在,只是被忽视了太久。
所以,当一个已婚女性说“我想找个男朋友”,她真正在说的,或许是:“请看看我,别让我一个人在婚姻里孤独。”
暂无评论